喷泉知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城市的喷泉设备已经十分先进,各种音乐喷泉、程控喷泉、激光喷泉已经层出不穷,变化多端。规模可大可小,射程可高可低,喷出的水,大者如珠,细者如雾,变化万千,引人入胜。喷泉,使静水变为动水,使水也有了灵魂,又辅之以各种灯光效果,使水体具有丰富多采的形态,可以缓冲、软化城市中“凝固的建筑物”和硬质的地面,以增加城市环境的生机,有益与身心健康并能满足视觉艺术的需要。大型城市广场中的人工动态喷泉,也多来自自然的种种水态,如瀑布、叠水、水帘、溢流、溪流、壁泉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各种喷泉真是花样翻新、层出不穷,几乎达到了人们随心所欲创造各种晶莹剔透、绚丽多姿动态水景的程度。喷泉在当今时代,已经形成了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
喷泉起源很早,公元前6世纪在巴比伦空中花园中已建有喷泉。古希腊时代就已由饮用水的泉逐渐发展成为装饰性的泉。有一种说法认为,喷泉起源于伊斯兰国家的斋戒沐浴给水方法。在伊斯兰园林中,喷泉或沿轴线布置,或作为局部构图的中心。文艺复兴时期喷泉技术有很大的发展,这一时期的喷泉多与雕像、柱饰、水池等结合造景。有名的喷泉如意大利伊斯特别墅的著名“百泉步道”和莱恩脱的喷泉水渠。7-18世纪,喷泉在欧洲城市盛极一时。著名的如法国凡尔赛宫的太阳神喷泉,俄国彼得宫的带雕像群的大瀑布喷泉。罗马有3000多个喷泉,被称为喷泉之城。也有一些寓意很深的喷泉小品,如布鲁塞尔的于廉喷泉。它刻画了一个正在聚精会神地撒尿的孩子,相传敌军侵占布鲁塞尔后要炸毁城里的珍宝馆,小于廉发现燃烧着的导火线,急中生智,朝导火线撒了一泡尿;珍宝馆保住了,小英雄却壮烈牺牲。为了表彰他的功绩,1619年建造了这个喷泉。到20世纪,喷泉发展成为一种大型水雕塑,用水柱构成各种形态。如日内瓦莱蒙湖上耸入云表的大喷泉,建于1958年,它用两台1360马力的水泵,将水喷到145米的高空。夜晚,巨型探照灯照射着银色水柱直划夜空,景色壮观。英国伦敦的诺姆甲堡喷泉,高2.7米,由一个造型优美、形状不规则的金属壳体构成,在壳体边缘喷射出两个水的曲面造型。壳体的底部可以转动,喷水的压力可以调节,能形成多姿多彩的水造型。美国西雅图的一个喷泉,由两根粗大的不锈钢弯管组成,水由沿管壁安装的很多小喷嘴喷出,造成实体水柱的感觉。它的喷水量由人工控制,能形成富有雕塑味的水造型。现代技术的应用,产生了各种自控喷泉。日本的“会跳舞的喷泉”、美国的“华尔兹舞喷泉”,在彩色灯光的照射下,水花能随着音乐的旋律翩翩起舞。法国巴黎的德方斯广场上,有著名的“阿加姆”音乐喷泉,建于1980年,66个喷头呈“S”形布置,喷出1-15米高的水柱,能表演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佩潘和阿乐纳德合作的《水上芭蕾舞曲》等十多个精彩节目。随着音乐的变化,水柱有时轻歌曼舞,有时又挺拔高耸,在绚丽多彩的水柱间还配有鲜艳夺目的火花。火花是由特制的火花喷射管喷出的,与水花交织在一起,景观奇妙。日本的水力喷射动物园,在一个直径10米水池内,安装着6036个旋转的喷头。它们能喷射出老虎和狮子搏斗、老鹰和羚羊厮杀等奇妙的场面。这些喷泉多是利用电脑控制水、光、音、色,使喷泉艺术进入崭新的时代。
中国古典园林崇尚自然,力求清雅素静,富于野趣。在园林理水方面重视对天然水态的艺术再现。对于人工造成动态水的喷泉应用较少。《汉书·典职》记载:在汉上林苑中有“激上河水,铜龙吐水,铜仙人衔杯受水下注”的设施。《贾氏谈录》记载:“唐代华清宫御汤池中“有双白石莲,泉眼自瓮口中涌出,喷注白莲之上”。《洛阳名园记》记述董氏西园中有水自花间涌出。有的水景保存至今,如建于南宋淳佑年间(1241-1252)杭州黄龙洞的黄龙吐水。18世纪,西方式的喷泉传入中国。1747年清乾隆皇帝在圆明园西洋楼建“谐奇趣”、“海晏堂”、“大水法”三大喷泉。“大水法”的中央水池中有十只铜狗,口中齐射急流,直指铜鹿,称为“猎狗逐鹿”。在“海晏堂”,有身穿罗汉袍的“十二生肖”像,每个生肖都能喷水,用以报时。这是由人工操纵的提水机械──龙尾车扭水旋转上升,形成高位水,由机械控制,每隔一个时辰(相当两小时)由十二生肖依次喷水,到正午时分,十二个生肖同时喷水。近年来,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先后在北京的双秀园、天坛公园等和城市广场中建造了时控喷泉、彩色声控喷泉、可移动式喷泉和微电脑控制的音乐喷泉。
壁泉
水从墙壁上顺流而下形成壁泉,大体上也有3种类型: 1.墙壁型 在人工建筑的墙面,不论其凹凸与否,都可形成壁泉,而其水流也不一定都是一律从上而下,可设计成具多种石砌缝隙的墙面,水由墙面的各个缝隙中流出,产生涓涓细流的水景。如在一处电梯两侧砌有石缝的平整墙面上,水人缝隙中缓缓流出,发出潺潺水声,当人们乘搭电梯缓缓而行时,仿若置身雨声淅沥的山间道上,两侧鲜花烂漫,这种优雅自然的美景,的确令人神往。设计者成功地将大自然的神韵与气质带进了密集、封闭的建筑群中。
2.山石型 人工堆叠的假山或自然形成的陡坡壁面上有水流过形成壁泉。最具特色的如香港丽晶酒店沿海园林中,以方块玻璃钢堆叠的假山壁泉,景面宽阔(达20m),造型刚劲,气势磅礴,以人工几何形的造型,表现出大自然的寓意,与其背景建筑丽晶酒店的造型与色调十分相称,是为成功之作。
3.植物型 在中国园林中,常用垂吊植物如吊兰、络石、藤蔓植物等在根块中塞入若干细土,悬挂于墙壁上,以水随时滋润或滴滴嗒嗒发出叮叮响声音,或沿墙角设置"三叠泉"者,属于此类型。 说起壁泉,还有一处类似壁泉的水趣,位于四川仁寿县黑龙潭风景区的"蜀中西湖",与五时桥码头遥对的地方,有一处岩壁,壁上刻了一条石龙,长约15m,半浮于水,半隐于水中,当风浪涌起的时候,石龙似乎就有"拥浪而来"的错觉产生。 更为奇特的是,在石龙左上侧,凿有一尊高约8m的佛像,体态匀称,神情怡然。佛像的岩壁上都很光洁,如果用水泼在上面,则一侧立即显出一行行的楷书大字,风格遒劲,笔画清楚;而另一石壁于泼水后,则显示出一幅功力深厚的墨竹画。当水汽逐渐消逝,而这些字也逐渐消隐。分析其原因大概是古人已深知石壁有水则显,无水则隐的自然属性,因而特意创造的,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壁岩水文化吧?
涌泉
水由下向上冒出,不作高喷,称为涌泉。如济南市的趵突泉,就是在大自然中的一种涌泉。如果用人工设计不同压力及图形的水头,亦可产生不同形体、高低错落的涌泉。现今流行的时钟喷泉、标语喷泉,都是以小小的水头组成字幕,利用电脑控制时间、涌出泉水而成。
管流 水从管状物中流出称为管流。这种人工水态主要构思于自然乡野的村落,常有以挖空中心的竹秆,引山泉之水,常年不断地流入缸中,以作为生活用水的形式。早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草堂记中亦曾描写过管流:"……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脉分线悬,自檐柱砌,垒垒如贯珠,霏微如雨露,滴沥飘洒,随风远去。" 近代园林中则以水泥管道,大者如糟,小者如管,组成丰富多样的管流水景。返回自然已成为当前园林设计的一种思潮,因而在借用农村管流形式有同时,也将农村的水车形式引入园林,甚至在仅有1m多宽在橱窗中也设计这种水体,极大地丰富了城市环境的水景。
溪流 溪流是自然山涧中的一种水流形式。在园林中小河两岸砌石嶙峋,河中少水并纵横交织,疏密有致置大小石块,小流激石,涓涓而流,在两岸土石之间,栽植一些耐水湿的蔓木和花草,构成极其自然野趣的溪流。这种形式,早在唐代园林绛守居园中就有记载:新亭前"有渠水由西泱泱而来,渠形似弯月,名望月渠……弥漫向西折去"。渠旁应栽植野花杂草,才可增加溪流的野趣。 在狭长形的园林用地中,一般采用溪流的理水方式比较合适。
瀑布 水从悬岩或陡坡直泻而下的瀑布,在城市环境及园林中应用最多。大的瀑布可产生巨大的声响,表现出一种磅礴的气势,"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式的瀑布,如能在人工环境中造出来,岂不是将大自然带入了城市? 园林中较小的瀑布形态则因所依附的构筑物不同,而有着十分丰富的形式。在建筑物的某些角落,常见小型瀑布,如街头墙角、楼梯侧、电梯旁、广场上、屋檐下、屋角等处都充塞着这些小瀑布,软化着那些硬质、呆板的建筑物。
水帘 水由高处直泻下来,由于水孔较细小、单薄,流下时仿若水的帘幕。这种水态在古代亦用于亭子的降温,水从亭顶向四周流下如帘,称为"自然亭",现今这种水帘亭常见于园林中。木帘形式用于台阶、矮壁,则有如"水风琴",如用于几何形水池、墙面或圆形雕塑物,往往显出一种宁静、闲适、雅致的环境中。 近些年来,在园林旅游点中出现了一种水幕电影,它是利用高压喷水设备,使喷水呈细水珠状的水幕,在幕上放映电影,尤适合大反差,在逆光及透明体的影像,这就使园林理水又多了一种为形象艺术服务的水态。
叠水 喷泉中的水分层连续流出,或呈台阶状流出称为叠水。中国传统园林及风景中,常有三叠泉、五叠泉的形式,外国园林如意大利的庄园,更是普遍利用山坡地,造成阶式的叠式。 台阶有高有低,层次有多有少,构筑物的形式有规则式、自然式及其他形式,故产生形式不同、水量不同、水声各异的丰富多采的叠水。特别值得介绍的是香港公园的阶梯叠水,利用山坡地设计了一处宽约8m,长约30m的宽大而稍曲折的台阶,台阶的一边为叠水,一边为阶梯,水流与人行并列,以低矮的灯柱分隔,叠水之外为浓密葱郁的"绿壁",由花叶艳山姜、南洋杉等植物组成,而人行台阶的一旁,则有高大白千层、细叶榕遮荫,但叠水暴露于阳光之下,更显其水态活泼多姿,晶莹灼烁是叠水设计很成功的一例。 香港尖沙嘴中艺广场室内,曾设计了一个台阶式的水槽系列,由2层楼至地下,总高约10余米,构筑物是一个长长短短、层层叠叠的约有十七八层的水槽,水由上至下,层层叠叠流入各级水槽,最后流入低层的圆形水池内,使单调、乏味的商场,有了一个奇趣横生的水景,颇具特色。 从以上诸多的叠水形式,可以看出叠水是善用地形、美化地形的一种最理想的水态,具有很广泛的利用价值。
溢流及泻流 水满往外流谓之溢流。人工设计的溢流形态,决定于池的面积大小及形状层次,如直落而下则成瀑布,沿台阶面流则成叠水,或以杯状物如满盈般渗漏,亦有类似工厂冷却水的形态者。 泻流的含义原来是低压气体流动的一种形式,在园林水景中,则将那种断断续续、细细小小的流小称为泻流,它的形成主要是降低水压,借助构筑物的设计点点滴滴地泻下水流,一般多设置于较安静的角落。也有结合雕塑物如两个不锈钢套圆环的构筑物;在小圆与大圆相接处设小的泉眼,上部向西侧喷射,下部则成稀稀拉拉的泻流。
水涛及漩涡 利用电动压力将水推动拍动岩岸而发出涛声、产生水涛。这种水态多用于特种景观的需要。如香港海洋公园的海涛馆顶层,总面积不过1000m2,其产生水涛的高度可达1m,整个岩石顶层的形状、色彩、水色完全是仿真海岸。因此,当以水拍打岸石而发出涛声时,必然产生海涛的联想,有如身在大自然的海岸边。 在一定的不域范围内,由于水的流量、流速、水域的坡度及承接水的周边关系,有时在其中一个固定的地点,可产生一种漩涡,赏水涡又是另一种水趣。这种自然的水态,现在也被应用于人工再造的水环境中。
间歇泉 在自然界的地质现象中,有一种周期性喷发的热泉,每隔一定时间就喷出一次水柱或汽柱,高可达数十米,多分布在火山活动区。这种水态并不常见,在我国湖南大庸县的茅冈温矿乡有一个间歇泉,其水面范围约有12m2,每隔20分钟喷水一次。喷水时,先发出咕咕的水声,接着有水汽泡翻滚,两股泉水从石缝中突喷而出,是为间歇泉。 现在,利用电脑控制,已将这种奇特的自然喷泉,引入到园林中来。 如香港锦绣花园中心的湖心岛上,有10余处喷泉采取定时喷、高喷、低喷及停喷等形式,是比较典型的仿自然间歇喷泉,与此相类似的,在不同的时间里,以一、三、五柱,分别喷出,有时又停喷,变化多端。 人工的间歇喷泉,还有一些打破常规,不用水池承接落水的理水方法。
音乐喷泉 音乐喷泉是由电脑控制声、光及喷孔组合而产生不同形状、不同色彩、配合音乐节奏而构成的综合水景。水的形态会随着声音的抑扬顿挫而跳起舞来,加上灯光的照射,可以形成舞姿优美、色彩斑谰的多样喷泉。 由于音乐喷泉的声、光、色、形俱美,常常用作风景园林的主景,或设专门的表演剧场,就如舞台上的表演艺术一样,可激起人们的沉思、咏叹、惊喜、雀跃的情绪而得到水美的艺术享受。北京石景山古城公园的音乐喷泉,在悠扬动听的音乐声中,喷水可产生五六种变化,时而转动如银伞,时而飘忽如玉带,时而如金蛇狂舞,时而旋转飞溅……喷出的花形有昙花、菊花、扶桑花、百合花和曼陀罗花,这是在80年代初期中国较早修建的一个音乐喷泉。 台湾台中的亚哥花园,有一个专为音乐喷泉表演的水舞剧场,以气势磅礴的苍穹为天幕,舞台建筑为意大利罗马式的柱廊构成,圆形,用喷泉环绕,有600个喷头,配合着135种变化的灯光,组合成一种载歌载舞的美妙舞姿,水舞时,其形色声光的变化,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香港沙田新城市广场的音乐喷泉,位于商场中心底层大厅,面积较小,呈椭圆形,每日定时开放2场,每次仅15分钟,主要为顾客购物时获得一个欣赏水景的喘息时刻。 新加坡圣陶沙旅游区的音乐喷泉的设计与效果也是值得参考的,它布置在一个空旷而略有坡度的空间,面积很大,与圣陶沙车站前的长形喷水池共同组成为一个长达数百米的综合系列喷泉,音乐喷泉位于系列喷泉的顶端。舞台为一假山堆叠的西洋式半圆柱廊组成,共分3层。白天,假山瀑布及两侧的喷泉群与3层水池形成一处动静结合的较为文雅悠扬的水景园,入夜则有五光十色,优美动听的喷泉景观,整个舞台区域东西面阔近百米,南北深度约40m,成为目前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之一。表现出壮阔、绚丽的水景之美。 以上几处音乐喷泉从建筑形式、音乐曲调及水舞表演看,如果都属外来风格的话,则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的音乐喷泉就是比较地道的中国民族风格了。 喷泉位于文化村的西南角,白天,这里只是一个自然形水池,水池周围是西南少数民族的村赛,其中以临近水池的侗族鼓楼最高,造型优美,方形底层,上呈八角塔形,飞檐重叠,高28m,顶尖安装彩色玻璃的葫芦串,成为音乐喷泉的主体建筑物。这里没有舞台与看台,游人散立于水池四周自由地观赏,表演时间仅供15分钟,一到夜晚,在喷泉开始表演前,几道蓝色的激光由塔顶射向水池,控制着整个喷泉水面。开始时,以优美动听,节奏较为缓慢的民族音乐如瑶族舞曲,伴随着喷泉翩翩起舞,渐渐地由慢而快,又响起了欢乐愉快的马头琴曲,丰富而多变的民族音乐和着五光十色的喷泉,时而倩影摇曳,时而轻盈曼舞,时而欢跳雀跃,时而澎湃激昂,这种绚丽多姿的水舞,真使人如醉如痴,进入梦幻般的情趣之中,表现出中华民族那种独特的,优美的东方风情,令人陶醉,痴迷…… |